-
及時的交付和組裝
-
十二個月保修
-
專業設計定制
-
專業服務團隊
由于原材料價格上漲以及市場價格競爭持續惡性化等因素的影響,定制行業已告別了暴利時代,酒店家具企業的利潤增長已然趨于平緩。緣何會出現此般場景呢?
一邊“暴利”一邊“薄利” 酒店家具業到底出了啥問題?事實上,據國家權威部門早前統計,酒店家具行業平均利潤率只有3%。鑒于眾所周知的種種原因,家具行業稅收的不規范,讓這一數據可能存在一定范圍內的水分。但考慮到受近幾年整體經濟形勢疲軟、許多酒店家具企業倒閉的現狀,酒店家具行業利潤一直在走低,卻也是誰都不可否認的。
而且我們可以反向思考,作為一個零門檻、零壁壘、零壟斷、完全市場化的傳統行業,會有暴利存在嗎?答案顯而易見。家具企業老在嚷嚷他們幾乎不賺錢,根本無利可圖。其實也不是在無病呻吟,博取同情的。這年頭,不是所有人都愿意跪著掙錢的,能站著就站著,何況跪著也并不一定能掙到錢。
但站在消費者的角度,家具生產成本價到市場零售價三四倍的價差,至少也是部分事實。很多企業利用市場不規范的漏洞,通過偷工減料、夸大宣傳、稅收不規范、非法用工等手段,也是能夠曲折地實現“超額利潤”的。當然這也不能代表整個家具行業當下的生存景況,同樣也有無數家具人承受著外界的暴利指責而深感無奈,那暴利到底被誰賺去了呢?
首先,是廠家生產成本上,定制家具的成本并不僅僅是原材料的錢。當家具產品出廠時,工廠在直接生產成本(包括生產材料,生產人工,車間制造費用)的基礎上要加上28%間接費用(用于水電費2%、房租10%、機器損耗、輔助耗材3%、管理人員工資及招待、出差等管理費用10%,稅費3%),加上12%的利潤。另外,包裝加固和運輸環節的費用、環保認證費用也令家具行業毛利變得越來越小。當然那些廉價的產品,要么就是在材料上做了文章的,要么就是生產過程節約了成本的。
其次,品牌打造上也花錢不少。消費升級的大環境下,消費者對品牌實力越來越注重,必然需要投入不少的營銷費用,同時也要追求家居本身的設計。此外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務,這也是需要品牌和價值去支撐的。此外,就是家居重復消費頻次低,回頭客少。這樣也導致家居企業沒辦法通過規模經濟去消化成本。
酒店家具行業由“暴利”向“微利”過渡行業門檻低、投資要求不高,企業遍地開花。市場的過度膨脹引發了品牌間的無序競爭。為了搶占市場份額,企業間互相壓價,薄利多銷成了唯一手段。業內人士表示,惡性競爭致使企業的銷售利潤空間不斷被壓縮,酒店家具企業和經銷商實際上已經進入了微利時代。